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区县动态

今昔泰山湾

来源:镇江日报 访问量: 发布日期:2025-05-18 07:28

大运河镇江段位于江南运河的最北端,这里丘陵起伏,地势高耸,因此一直流传着“京口闸底与虎丘塔顶平”的说法。其中丹徒区辛丰镇泰山湾河段,地面标高33.6米,是江南运河的最高处。这里河床较高,水位低浅,加之又多河湾,古来行舟困难,因此被称为大运河上的“江南屋脊”。

王翚、杨晋等人绘制的《康熙南巡图》里,有一段描绘泰山湾的画面。从图上可以看到,这一河段河道迂回曲折,水面之上不时有行船经过。因为水浅舟涩,两艘大船行进困难,岸边的纤夫于是用纤绳拉船而行。“纤夫指的是那些以拉纤为生的人,这是非常古老的职业。在古代,纤夫拉船是保证舟船通行的必不可少的方式。当船只遇到险滩恶水或是搁浅之时,必须依靠纤夫合力拉船,才能前行。”市长江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兴告诉记者,“作为以苦力谋生的庞大群体,纤夫一直活跃在大运河岸边。直至近代,才逐渐消失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大力拓浚大运河镇江河段,先后实施过5次重大整治。其中在1958年的整治过程中,对包括辛丰镇泰山湾在内的9处大急弯进行了裁切,重新开挖河段大约10公里,既使运河航程得以缩短,又有利行船安全。

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礼刚对记者说:“古时候大运河镇江段地高水浅,时常面临严峻的水源危机。船只行驶到这里,常常会因为潮枯水落,行程受阻。当时除了江潮带来的泥沙,运河两岸的夹冈浮土,也会经雨水冲刷,坍入河中,造成河床淤塞。官府为此想过很多办法,做过不少努力,但效果不明显。”

据介绍,除了《康熙南巡图》,王翚绘制的《仿古山水册》里有一幅《舟次丹徒道》,题“冬日舟次丹徒道中写所见”,描绘的也是大运河辛丰段泰山湾的景致。此外,明代画家钱谷绘制的《纪行图册》,也描绘了泰山湾附近纤夫拉船的场景。晚清吴大澂《临恽王合璧山水册》册页,清末民初金城所绘《山水册页》,均对泰山湾有所描绘。

如今通过实施综合改造,大运河镇江段早已旧貌换新颜。今天的泰山湾河段也远非300多年前的“泰山湾”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辛丰镇街市之中,一座座大桥跨运河而过。雄伟的高速铁路桥上,列车风驰电掣驶过。宽广的河面上,撑篙摇橹的小木船消失得无影无踪,取而代之的是穿梭于河道之上的大型机动船。昔日水涩难行的“泰山湾”,早已成为“水上高速”里的一段。这条黄金十字水道,已然焕发新生。(记者 孙力)

文章关键词:
用户中心
智能问答
移动版
扫一扫·移动版
站群导航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