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
句容市 丹阳市 丹徒区 镇江新区 扬中市 img 润州区 镇江高新区 京口区 img
img
镇江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“十”字交汇处,致力建设“创新创业福地 山水花园名城”。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22.8万,辖有丹阳、句容、扬中3个市,丹徒、京口、润州3个区和镇江经开区、镇江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。镇江是一座文化名城。3000多年的建制史,诞生了杨一清、刘勰、葛洪、马相伯、茅以升等万古流芳的人物,留下众多历史遗存、诗文典籍和传说故事,《昭明文选》《文心雕龙》...【查看详细】

镇江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,长江下游南岸,北纬31°37′~32°19′、东经118°58′~119°58′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95.5公里,南北最大直线距离76.9公里。东南接常州市,西邻南京市,北与扬州市、泰州市隔江相望。全市土地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,占全省3.7%。其中,市区1082平方公里,丹阳市1047平方公里,句容市1387平方公里,扬中市331平方公里。

土地资源:全市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,岗地以黄土为主,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。全市土地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.1%,圩区占19.7%,平原占15.5%,水面占13.7%。2023年末,耕地109013.05公顷,其中,京口区1459.11公顷,润州区1025.01公顷,丹徒区18859.56公顷,镇江新区6384.76公顷,丹阳市37138.13公顷,句容市36305.06公顷,扬中市 7841.42公顷。

水资源:全市河流60余条,总长700余公里,以人工运河为多。水系分北部沿江地区、东部太湖湖西地区和西部秦淮河地区。长江流经境内长103.7公里。京杭大运河境内全长42.6公里,在谏壁与长江交汇。全市人工水库、塘坝总库容量5亿多立方米。其中,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07座,库容量3.74亿立方米。

矿产资源:主要集中在宁镇山脉。矿种有铁、铜、锌、钼、铅、银、金等金属矿藏和石灰石、膨润土、白云石、大理石、磷、耐火粘土、石膏、石墨等非金属矿藏。其中:石灰石矿石质优良,储量30多亿吨;膨润土矿1.5亿吨,储量居全国第三。宝华山发现省内第一处大型红柱石矿,开发前景广阔。此外,尚有煤、泥炭和地热资源等。

生物资源:植物方面,落叶阔叶树有麻栎、枹树、黄连木、山槐、枫杨等;常绿阔叶树有青风栎、苦楮、石楠等。药用植物有700多种。引进的树种有黑松、杉木、泡桐等。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有木兰科中最珍稀的宝华玉兰。动物方面,鱼类资源丰富,青、草、鲢、鲤等淡水养殖鱼类和鲍、鲶、鳝等非人工养殖鱼类均有大量出产。境内长江鱼类有90多种,其中刀、鲥、鳗、‌鮰、河豚是名贵品种;白鳍豚、中华鲟等是我国珍稀动物。全市有鸟类100多种,其他野生动物20多种。

3000多年前,周康王(前1026—前1001)分封“夨”为宜侯,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“宜”地。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了国宝级西周青铜器“宜侯夨簋”及其126字的铭文。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,镇江曾多次更名:春秋时称为“朱方”,战国时改称“谷阳”,秦朝时称“丹徒”,三国时为“京口”,南朝宋在京口设“南徐州”,隋统一后改置“润州”,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。

“京口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,江旁极目千里,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”说明了镇江重要军事地位。自秦汉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如确立魏、蜀、吴三分天下的赤壁之点,其发韧地便是镇江;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,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;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,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;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“东南锁钥”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;抗日战争时期,新四军“脱手斩得小楼兰”的韦岗伏击战,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;渡江战役中,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“紫石英”号发起炮击,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。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保卫战,面对强敌,镇江守军同仇敌忾,直到全军壮烈殉国。恩格斯在《英人对华的新远征》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镇江军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:“中国士兵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”。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,但却殊死奋战,直到最后一人。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,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。

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。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,主要有:“十二部中国文学入门书”之一的《抱朴子》;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《文心雕龙》;首开中国笔记小说先河的《世说新语》;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《昭明文选》;中国文学史上继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之后现存的第三部诗歌总集《玉台新咏》;“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”《梦溪笔谈》;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述《马氏文通》;中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书《铁云藏龟》;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《中国医学史》;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《中国文化史》等等。

镇江扼南北要冲,得山水之胜,钟灵毓秀,代不乏才。历代文人墨客纷来寻幽探胜,寄情抒怀,耕耘风雅,播种斯文。其中有李白、杜牧、范仲淹、王安石、苏轼、陆游、辛弃疾等才士名贤。王昌龄的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,辛弃疾的“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”等成为千古绝唱,流风遗韵,至今袅袅不绝。东晋时,中原鸿儒显宦纷纷南下,移居京口者众多,或完成大业,或著书立说,著名的有: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(寄奴),撰有《世说新语》的刘义庆,著有《晋书》的臧荣绪,选编《玉台新咏》、诗文与庾信齐名的徐陵,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《昭明文选》的编纂者萧统,著有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《文心雕龙》的刘勰等。北宋移居镇江的有:著有被誉为“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”《梦溪笔谈》的科学家沈括,制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钟“水运仪象台”的科学家苏颂,书画家米芾,抗金名将宗泽。明清两代镇江名人有:官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杨一清,主持编修《大清一统志》《佩文韵府》《康熙字典》的张玉书。近代以来有:著有《铁云藏龟》和《老残游记》的刘鹗,著有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《马氏文通》的马建忠,历史学家柳诒徵,飞机制造专家巴玉藻,华生电扇发明者杨济川,世界语运动开创者之一的符恼武,金融家陈光甫,桥梁专家茅以升,辛亥广州起义总指挥、被南京临时政府追授为上将军的赵声,辛亥革命著名将领李竟成、解朝东,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”中有镇江籍5人,有爱国民主人士冷遹、诗人闻捷。

北宋政和三年(1113年)建镇江府,始称镇江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。辛亥革命后称丹徒县,1928年改为镇江县。1929年至1949年2月为江苏省政府所在地(其中1937年—1945年镇江沦陷期间,省政府迁往苏北)。1949年4月23日镇江划城区和近郊为镇江市,四乡为丹徒县,均隶属于苏南行政区镇江专署。1953年苏南行政区、苏北行政区合并建江苏省后,设镇江专员公署,辖镇江市和10个县(丹徒、丹阳、扬中、句容、江宁、高淳、溧水、武进、金坛、溧阳),镇江为县级市和专署所在地(其中1958年9月—1959年9月,专署迁至常州,改称常州专员公署)。1983年3月,镇江市改为省辖市,辖4县2区。1987年、1994年、1995年,所辖丹阳、扬中、句容先后撤县设市;2002年,丹徒撤县设区。现镇江市辖丹阳市、句容市、扬中市和丹徒区、京口区、润州区以及镇江经开区、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
至2024年底,镇江市辖56个镇(街道)。其中,镇31个,街道25个。丹阳市辖10个镇、2个街道;句容市辖8个镇、3个街道;扬中市辖4个镇、2个街道;丹徒区辖6个镇、2个街道;京口区辖6个街道;润州区辖7个街道;镇江经开区辖3个镇、2个街道;镇江高新区辖1个街道。

2024年末,全市常住人口322.80万人,比上年增加0.20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261.79万人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1.1%,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8.2%,比上年提高1.4个百分点。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4.01万人,其中男性129.75万人、女性134.26万人。

镇江市是江苏省民族工作重点城市之一。全市有回、蒙古、苗、满、彝等52个少数民族,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9118人,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0.91%;人数排在前五位的是:回族、苗族、土家族、彝族、壮族,以上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63%。

综合实力。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0.0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9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72.64亿元,增长3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2543.44亿元,增长6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.93亿元,增长5.7%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.1:45.9:51.0。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.17万元(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4106美元),增长5.8%。

经济结构。2024年,第一产业增加值172.64亿元,增长3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2543.44亿元,增长6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.93亿元,增长5.7%。

对外开放。2024年, 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45.75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3.8%,其中进口总额33.61亿美元,下降3.9%;出口总额112.14亿美元,增长6.3%。一般贸易出口额92.21亿美元,增长6.2%,占出口总额比重为82.2%;加工贸易出口额17.82亿美元,增长4.9%。从出口市场看,对东盟出口18.29亿美元,增长7.3%;对欧盟出口24.80亿美元,增长9.6%;对美国出口17.04亿美元,下降5.3%;对韩国出口4.18亿美元,增长9.1%。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47.07亿美元,增长10.6%,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.0%。

2024年工商新注册外资企业71家,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6项。实际利用外资1.94亿美元,下降54.6%;协议利用外资3.26亿美元。全年服务外包合同总额61.36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23.5%,其中离岸外包合同总额30.26亿美元,增长64.3%;执行总额51.99亿美元,增长25.3%,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26.15亿美元,增长61.6%。

人民生活。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55元,增长5.4%,其中,工资性收入37158元,增长6.3%;经营净收入7388元,增长2.7%;财产净收入5045元,增长2.0%;转移净收入8964元,增长5.7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27元,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49元,增长6.7%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005元,增长5.8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695元,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930元,增长8.2%。

社会保障。2024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类支出434.64亿元,占比重76.8%。全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490元/月,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73元,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313元。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.21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.37万人。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1.12、75.74万人。全年福利彩票销售4.14亿元,同比下降8.9%。

教育事业。2024年末共有普通高校9所,本专科招生6.88万人,在校学生16.10万人,毕业生6.03万人;研究生教育招生0.66万人,在校生2.04万人,毕业生0.56万人。中等职业学校8所,在校学生1.97万人。普通中学108所,在校学生12.53万人,毕业生3.83万人。小学115所,在校学生17.41万人,毕业生2.93万人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%,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%。全市共有幼儿园273所,在园幼儿6.22万人。

科研事业。2024年,深入实施“876”创新引领工程,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4.7%,比上年提高0.7个百分点。全年获得国家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78项,项目资金合计超2.5亿元,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。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60家,有效期高企数达1617家,新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、省独角兽企业2家、省潜在独角兽企业5家、省瞪羚企业28家,拥有省科技上市培育计划企业81家。新建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家,拥有院士工作站5个,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个,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0家。

2024年全年专利授权量15818件,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551件。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725件,比上年增加3248件;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.8件,比上年增加10.1件。拥有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7个,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7家。

卫生事业。2024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(医疗卫生机构)1306个,其中医院69个、卫生院37个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,妇幼保健机构9个,村卫生室304个,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。创成1个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培育科室,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、省级重点专科57个。年末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.00万张,其中医院1.49万张、卫生院0.20万张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.14万张。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.61万人,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945人,注册护士11033人。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贴至103元,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至42.5%,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.6岁;扬中市“整岛一体化”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医改典型案例。

文化事业。2024年末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,文化馆8个,公共图书馆9个,博物(纪念)馆14个,美术馆4个。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,县级融媒体中心4个,电视调频发射台4座。2024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6.85万户,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.67万户。新增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、三级博物馆2家。“文化指导师”赋能工程获评2024年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创新案例,丹剧《岳贡缘》入选文旅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计划名录,音乐剧《大田》获2024紫金文化优秀剧目奖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,丹阳延陵镇九里村入选全国冬季春晚示范点;实施“文艺拾光浸润”工程,新建文旅驿站、非遗守望空间等73个文旅融合新场景。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,新增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,完成3.45万件文物藏品盘库建档。

旅游事业。恒顺醋业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,西津渡推荐为国家旅游休闲街区,举办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、全国二十四节气(秋季)旅游美食线路发布等活动。2024年末拥有A级景区30个,其中5A级景区2家,4A级景区7家,3A级景区12家。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,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家,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家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,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1家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9家,其中五星级宾馆2家;拥有旅行社142家。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75.44亿元,接待国内游客5551.08万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70.77亿元;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.99万人次,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767.31万美元。

体育事业。2024年全年安装健身路径386套、室外乒乓球桌267张、室外篮球架188副,新增2个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。全年举办江苏街舞盛典、第六届南山越野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28场次,组队参加全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,获得7金15银的佳绩。承办中国击剑协会B级赛事镇江“金山”杯击剑公开赛、第23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(总决赛)等多项国家、省级赛事。体产公司全年成功招引合作项目11个,承接6场镇江站大型演唱会。全年体育彩票销售12.66亿元,增长7.6%。

2024年,韦岗、谷阳互通建成通车,312国道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进入扫尾冲刺,扬溧高速镇江南互通至丹徒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加速推进,丹金高速全面启动征地拆迁等工作,镇江东货场迁建工程、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(镇江)储备中心等工程开工建设。市区实施城建项目278个,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32条,完成朱方路道路改造和沿线环境整治,改造润州山路(含风车山路),对346国道城区段沿线、高铁南站周边地块、太古山路沿线等开展环境提升,完成金山路大修工程。新(改)建供水管网19.1公里,新建污水管网39公里,修复污水管网2.2公里,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6.4%。全市改造老旧小区55个,改造面积130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13198户。

2024年新建古运河上段提升、G346丹徒段沿线环境提升等“乐享园林”10处,累计28处;新增各类城市绿地面积178公顷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.06平方米。林木覆盖率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.6%、42.7%。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28.00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6.9%,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7.41亿千瓦时,增长20.3%。全市拥有区域供水厂7座,总供水能力132万吨/日,其中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80万吨/日。市区管道天然气供气总量5.9亿立方米,家庭天然气用户76.81万户,家庭液化气用户12.69万户。全年国控站点PM2.5年均浓度为34.6微克/立方米,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1.1%。全年地表水国考断面、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为100%。

风景旅游

友好城市

用户中心
智能问答
移动版
扫一扫·移动版
站群导航
返回顶部